2019年公務員考試備考技巧:歷史上的今天7月大事記第三講
2018年7月份《歷史上的今天》第3講!你們要的講義來啦!2018年7月9日是我國與卡塔爾建交30周年!那么關于中國的外交大事件你都知道嗎?2018年可是中國外交周年的重要年份,趕快跟小編學習起來吧!
7月大事記
第三講 2018年7月9日我國與卡塔爾建交30周年
【熱點鏈接】
卡塔爾,全稱卡塔爾國。公元7世紀為阿拉伯帝國一部分。1516年葡萄牙入侵。1605年奧斯曼帝國入侵。1846年薩尼·本·穆罕默德建立了卡塔爾酋長國。1882年淪為英國保護地。1971年9月1日宣布獨立。9月3日為國慶日。奉行中立、不結盟外交政策。強調伊斯蘭國家特別是阿拉伯國家間的團結與合作。1988年7月9日同中國建交。
【真題回顧】
2017-國家(地市)-2. 關于中國外交,下列說法錯誤的是:
A. 周恩來和陳毅都曾擔任過外交部長
B. 委內瑞拉是第一個同新中國建交的拉丁美洲國家
C. “另起爐灶”是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提出的外交方針
D.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,鄧小平提出“韜光養晦、有所作為”的外交戰略
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第一步,題干考查中國外交并選錯誤項。
第二步,第一個同新中國建交的拉美國家是1960年9月28日與中國建交的社會主義國家古巴,而非委內瑞拉。
因此,選擇B選項。
A項:周恩來為中國第一任外交部長,陳毅為中國的第二任外交部長。
C項:“另起爐灶”這一說法在1949年初毛澤東的著作中多次出現。新中國成立前后,中國在外交工作上提出“另起爐灶”“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”“一邊倒”三大決策。
D項:20世紀80年代末、90年代初,東歐劇變、蘇聯解體,面對國際上的復雜情況,鄧小平提出了“冷靜觀察、穩住陣腳、沉著應付、韜光養晦、善于守拙、決不當頭、有所作為”等對外關系指導方針,簡稱為“韜光養晦,有所作為”。
2014-北京-14.2013年1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時指出,中美兩國正在共同致力于中美“新型大國關系”。下列對于中美兩國關系發展歷程中的歷史事件,時間排序正確的是:
①簽訂《中美貿易關系協定》 ②尼克松訪華
③中美聯合發表“八一七公報” ④乒乓外交
A. ④③②①
B. ③①④②
C. ④②①③
D. ④②③①
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第一步,本題考查中國近現代史。
第二步,①1979年7月,中美在京簽訂《中美貿易關系協定》;②1972年2月21日,美國總統尼克松抵達北京,開展了為期七天的歷史性訪問;③1982年8月,中美聯合發表有關軍售臺灣問題的“八一七公報”;④1971年,中美兩國進行了乒乓球隊互訪活動。第三步,由此可知,正確的時間排序是④②①③。
因此,選擇C選項。
2014-天津-56.建國以來,我國提出了一系列的外交方針或政策:①“韜光養晦,有所作為”;②“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”“求同存異”;③“擱置爭議,共同開發”;④“和諧共處”“合作共贏”。上述方針政策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:
A.②③①④
B.②①③④
C.①②③④
D.①②④③
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第一步,本題考查我國外交政策。
第二步,①是鄧小平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。②周恩來最先于1953年會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“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”,于1955年萬隆會議為亞非各國接受,會議上提出“求同存異”方針;③是鄧小平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。④是胡錦濤在2006年8月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中提出,也是現在的外交政策。
因此,選擇A選項。
①“韜光養晦”是從我國基本國情和國際力量的對比出發,首先把我國的事情辦好。“有所作為”是指中國絕不能因為錯綜復雜的環境和嚴峻的形勢而無所作為,必須始終努力奮發有為。
②“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”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,互不侵犯,互不干涉內政,平等互利,和平共處。“求同存異”指找出共同點,保留不同意見。
③“擱置爭議,共同開發”是針對中日釣魚島歸屬和周邊資源開發利用提出的。
④胡錦濤強調,新世紀新階段的外事工作,要高舉和平、發展、合作的旗幟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、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作出貢獻。